校服—青春的記憶
校服最早起源于歐洲。當時由于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,學校為了讓這部分學生不產生自卑感,于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。后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,紛紛規定學生穿著校服上學。
學校為了規范管理。一般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統一著裝。穿上校服能夠展現學生精神抖擻、活力飛揚的一面,也是學生青春時代的專屬標志。
但是,要求校園統一著裝校服卻引起了廣泛的爭議。通過調查問卷、社會調查及辯論賽,“穿著校服”這一論題得到了廣泛的支持,其理由:
1、學生穿校服,有利于學生自我約束,在校內專心學習;在校外自覺遵守社會公德,維護學校形象,樹立大局意識。
2、學生穿校服,有利于強化學生自尊心和榮譽感,會努力做好該校的學生,以自己是該校的學生而驕傲。
3、學生穿校服,有利于克服學生的攀比心理,避免了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扭曲,穿著好覺得優越,穿著差覺得自卑。統一穿校服,回避了學校以外的量化因素,所有的學生做平等的人。
4、學生穿統一的校服,顯得整齊、精神,好比解放軍穿軍裝,警察穿警服,有利于保持他們良好的精神狀態,提升他們的氣質。
5、學生穿校服,有利于社會對學校學生的監督和幫助,他們在校外的表現或遇到什么困難,一眼就能看出是哪個學校的。如果想給學校提出建議和幫助,就非常便利。
6、校服的質量好,經濟實惠,而且設計寬松、舒適,便于學生運動。
當你穿上校服,駐足校園的時候!你的那份氣質、你的那種品位將是你的青春永遠的記憶!